海洋经济价值大全11篇

admin 足球资讯

  海洋经济价值篇(1)

  海洋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与海洋有关并受其约束的各种要素或事物的总称。广襄的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现仅已被人类开发并利用的就有海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海洋药物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海上旅游资源以及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盐差能、温差能、海上风能在内的海洋新能源等等。马克思认为没有经过人作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对人类而言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而言。海洋资源都是经过人的劳动改造的资源,已不是“天然的海洋资源”,而是“人工的海洋资源”。按照马克思关于价值“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的理论,已被人类开发并利用的海洋资源是有价值的。它同一般商品一样,作为人类劳动和自然结合的产物,进入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也应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一切海洋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其实质就是为其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价值所在。海洋生态环境的价值定性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在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由于在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下海洋经济效益的下降;三是由于不具备某种所需海洋生态环境而使海洋经济蒙受的损失。由此可见海洋生态环境的价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和零,当其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促进作用时其值为正,相反则为负,当对海洋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毫无影响时其价为零。这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图一时性的利益进行挥霍式消耗,否则将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目前海洋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大量废气污染物的入海导致了海洋荒漠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海湾和封闭海干涸、海水和海底底质遭污染、海洋渔业资源减少、重要海洋生态系统遭严重破坏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已容不得人类的任何疏忽和怠慢。

  二、海洋生态价值的特点

  由以上对海洋生态价值的分析可知,海洋生态价值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价值,具有鲜明的特点。

  1.海洋生态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海洋生态价值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状况的变化其内涵与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需要人类长期、大量的劳动,同时认识、开发、利用的程度又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以前很漫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仅局限于海洋渔业资源、海洋运输资源和海盐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开拓了许多新的海洋开发利用领域,包括能源、水源、矿物、生物资源、化工原料以及海洋空间本身的利用,有些已经形成了产业。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推进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也加强了人们的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旅游、深海采矿、海洋再生能源发电、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的空间利用等,在本世纪有可能成为新的海洋产业。同时,人类的这个认识过程仍在继续,凝结在海洋资源中的这种物化劳动不能即时显现,可以说是海洋生态价值的潜在部分。

  2.海洋生态价值的主体整体性

  价值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有的价值相对于个体主体,有的价值相对于群体主体,有的价值相对于人类整体。海洋生态价值属于后一种,体现了整个海洋生态和人类的关系。当然,相对于少数人群的区域海洋生态也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人类活动已经将整个地球所有区域连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区域小海洋生态已和大海洋生态息息相关了。由于这一特性,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利益,并且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行动才能实现这种保护。

  3.海洋生态价值的全球连锁性

  价值总要附着于一定的载体,海洋生态资源的载体是整个海洋水体,作为海洋生态价值关系中的客体,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统计信息传递都是相互关联的。由于经济的一体化、信息的同步化、特别是人类实践活动作用于海洋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提高,越界污染、共同受害已是屡见不鲜。因此,海洋生态价值具有全球性特性。在生态平衡相当脆弱的情况下,局部的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独立小区域的海洋生态平衡已很难独立维持,并且还会每况愈下地恶性发展。所以海洋生态价值全球连锁性要求整个地球上的居民通力合作,共同维持和恢复海洋生态平衡。

  4.海洋生态价值的矛盾复杂性

  单从海洋生态系统看,其各个部分彼此之间是和谐共处、互利共生、自相调适的。海洋生态矛盾复杂性的产生主要是人的加入。人类不顾海洋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眼前物质利益的做法,使生态系统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自调能力。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无所顾忌地劫掠资源、肆无忌惮地抛弃废弃物;有的国家为保护自己的环境,以牺牲别国利益来换取自己必需的资源,处理自己产出的各种垃圾。

  5.海洋生态价值的整体有用性

  海洋生态价值整体有用性的存在可能是间接表现出来的,通常称之为海洋生态效益,实际上也属于潜在的海洋生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对整个海洋生态价值的评价是不能只以开发利用其所含资源的劳动来衡量的,还应考虑到海洋对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效益,如海洋可以调节大气温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还有消毒杀菌等功效。

  6,海洋生态价值研究的战略紧迫性

  目前,海洋生态系统在很多方面已出现失衡现象:如,人口的趋海运动,大量人口挤在沿海地区造成了生存空间不足、污染加重及其他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陆地上生产的污染物质,大部分倾人海洋,包括生产和生活污水、石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使海洋荒漠化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的无偿索取观念、贪利行为和掠夺性并发,导致了对海洋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减少,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重要海洋生态资源严重退化,美国资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世界58%的珊瑚礁有退化的危险,东南亚的珊瑚礁80%处于危险之中,美国的大部分珊瑚礁也面临着退化的危险。加勒比海的珊瑚礁岌岌可危。如此的海洋生态状况,使海洋生态资源的有偿利用问题显得极为突出,由此,海洋生态价值问题研究的战略紧迫性也随之凸显出来。

  三、海洋生态价值的补偿

  人类社会的很多经济活动都要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消耗掉数量不等的海洋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持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价值的补偿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海洋生态价值的补偿应遵循价值流动规律

  海洋经济价值篇(2)

  首先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然后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单调性检验并且计算出模拟权重,研究框架。

  1.2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10]提出的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目标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0~1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相应的评价目标越接近最优水平,该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水平。(2)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最早是Mundlak[11]引入到经济计量中,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若干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遗失重要变量也不敏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时间较短、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将TOPSIS对海洋经济的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否为正来判断评价指标的单调性,对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模拟权重。

  2数据

  基于客观数据对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选取的指标有海洋第一产业值、海洋第二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比重5个指标,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是其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经济的比重是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前3个是绝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总量;后2个是相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质量。选取的地区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所有数据来自于1998—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描述统计量。

  3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

  3.1TOPSIS评价

  我国近年来区域海洋经济分类竞争力的TOPSIS评价结果。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将其图示化后,如所示。2006年之前,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最高,并与位居第2位的上海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山东省位居第3位,竞争力较弱的省份有广西、江苏、河北。2006年之后,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其竞争力水平由原先的第3位,一跃成为竞争力最高的地区,广东省和上海市则依次排在第2、3位,海洋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仍旧是广西、江苏、河北三省,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浙江、福建、天津、海南和辽宁5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始终位于中间水平,在2001—2005年间,各省的竞争力波动较为明显,其余年份,竞争力的变化都较平稳。总体而言,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大小的变化并不明显,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7年开始,广东、山东、上海一直位于海洋强省的行列,并且拥有者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山东省的海洋竞争力发展最为迅速;其次是福建、海南、辽宁、天津、浙江,属于海洋经济竞争力较强的省份;最后,广西、河北、江苏3个省份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始终处于劣势的位置,并与海洋强省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竞争力呈逐年上升,广西省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3.2权重分析及单调性检验

  海洋经济价值篇(3)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不断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解决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海洋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多。2007年,Martinez等研究沿海区域的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提出应继续评估海洋生态经济,以确保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Kildow探讨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重要性,指出以现有资料衡量与海洋有关的经济活动价值仍较困难。2005年,楼东等应用灰色系统法对海洋产业进行关联分析和预测,认为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是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刘伟玲等利用生态足迹法,指出2003-2005年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的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且生态赤字有逐年增加趋势。然而,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市,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本文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而,获得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1.构建指标体系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组成。因此,本文首先构建包括上述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子系统由海洋产业总产值(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海洋经济产值的增长率(%)、海洋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和科技计划项目(个)构成。生态环境子系统由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立方米)、烟尘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和赤潮发生的次数(次)构成。

  对于本文采用的指标体系,需将逆向指标通过取倒数转化为正向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2.测算综合评价值

  本文选取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舟山统计年鉴》和中国舟山政府门户网站。首先,对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因子分析,可知两个子系统的KMO值分别为0.571和0.668,明显大于0.5,故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可得两个子系统只需取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最后,根据两个子系统提取的公因子,计算它们的综合评价值(见表1),并给出其折线图(见图1)。

  由图1,可知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十年中的最大值。从2007年开始,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达到零值以上,表明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超过了平均发展水平。然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与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反。2002-2011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基本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大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这与近几年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相互验证。2007年之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大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表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能满足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大。

  3.测算协调发展度

  根据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模拟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回归方程,其结果分别为

  (2.1)

  (2.2)

  由(2.1)和(2.2),可得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

  (2.3)

  其中,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实际值,为系统对系统要求的协调值,为系统的实际方差。

  由(2.3),可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进而,计算两系统间的协调系数,其公式为

  (2.4)

  其中,为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数,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由(2.4),可知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C),并进行等级划分(见表2),然后给出其折线图(见图2)。

  由图2,可见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U”型曲线。具体结果为2002-2004年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协调发展度呈平滑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最小值,这表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极度失调的状态。2006-2010年协调发展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十年中的最优水平。2011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虽然是优质协调的状态,但与2010年相比是下降的,这表明2011年生态环境的质量开始下降。

  三、结论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现“U”型曲线,这表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对舟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刘伟玲,朱京海,胡远满.辽宁省及其沿海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8,27(6):968-973.

  [2]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3]M.L.Martínez,A. Intralawan, G. Vázquez,et al. The coasts of our world: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mportanc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 254-272.

  海洋经济价值篇(4)

  自1990年开始,WEF和瑞士管理开发学院(IMD)[2]合作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它们提出的“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的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的近300个指标。MichaelPorter[3]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因素就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伴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不少学者开始对海洋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开始了相关研究。王圣[4]等通过对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将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因素分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和创新力四大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述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得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竞争实力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殷克东[5]等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对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梯度类型划分及动态评价,探明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刘洋、丰爱平[6]等对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海洋产业竞争力做了聚类分析。

  殷克东、方胜民[7]从海洋产业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国际化水平和制度竞争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刘大海[8]等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谭晓岚[9]通过对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海洋高级科技人力和专业人力资源、海洋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等,以及一般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组织等。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见目前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还有待深入。大多数学者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可能因为降维造成的数据损失而使评估结果不准确,在指标较少以及指标间相关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判断矩阵来进行赋权,问题是不同专家的判断矩阵根本往往并不一致,其均值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评价数据角度,一些主观指标如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等主要靠专家打分取得,总体上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选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模拟权重的测量和单调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各地区海洋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

  1研究框架方法

  1.1研究框架

  首先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然后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单调性检验并且计算出模拟权重,研究框架。

  1.2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10]提出的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目标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0~1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相应的评价目标越接近最优水平,该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水平。

  (2)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最早是Mundlak[11]引入到经济计量中,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若干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遗失重要变量也不敏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时间较短、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将TOPSIS对海洋经济的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否为正来判断评价指标的单调性,对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模拟权重。

  2数据

  基于客观数据对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选取的指标有海洋第一产业值、海洋第二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比重5个指标,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是其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经济的比重是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前3个是绝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总量;后2个是相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质量。选取的地区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所有数据来自于1998—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描述统计量。

  3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

  3.1TOPSIS评价

  我国近年来区域海洋经济分类竞争力的TOPSIS评价结果。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将其图示化后,如图2所示。2006年之前,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最高,并与位居第2位的上海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山东省位居第3位,竞争力较弱的省份有广西、江苏、河北。2006年之后,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其竞争力水平由原先的第3位,一跃成为竞争力最高的地区,广东省和上海市则依次排在第2、3位,海洋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仍旧是广西、江苏、河北三省,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浙江、福建、天津、海南和辽宁5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始终位于中间水平,在2001—2005年间,各省的竞争力波动较为明显,其余年份,竞争力的变化都较平稳。总体而言,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大小的变化并不明显,由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7年开始,广东、山东、上海一直位于海洋强省的行列,并且拥有者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山东省的海洋竞争力发展最为迅速;其次是福建、海南、辽宁、天津、浙江,属于海洋经济竞争力较强的省份;最后,广西、河北、江苏3个省份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始终处于劣势的位置,并与海洋强省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竞争力呈逐年上升,广西省则呈逐年下降趋势。#p#分页标题#e#

  3.2权重分析及单调性检验

  海洋经济价值篇(5)

  推动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关键之路。当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传承区域特色文化、鼓励不同地域开展特色项目,充分体现出发展海洋体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海洋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项目属于大众休闲体育的一部分,在推进全民健身进程中也已突显出其重要的多元价值,可以说,海洋体育价值的多元化也是对“海陆联动”的平衡和补充。本文在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颁布之际,在计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引领下,对海洋体育多元价值进行探析,旨在提升海洋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价值体现。

  1全民健身的内涵及时代意蕴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和期望。其目的在于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全面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过程中所具有的其他多元功能和价值,最终实现体育强国和构建富民强国的社会。

  1.1全民健身旨在建富民强国社会

  《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保证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全民健身旨在实现人人参与体育锻炼,实现体育权益公平,实现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改善。而健康水平的改善对个人幸福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作为劳动者工作素养的提高,这为建立富民强国的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同时,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力度,以及在建成体育强国中的重要意义。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民健身运动与休闲娱乐、体育旅游的结合所赋予的时代契机已成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稳增长、促改革的动力源;同时,全民健身对国家兴盛的直接作用表现在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意义重大,以及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扩大内需、惠民生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见,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对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体育强国的建立,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全民健身旨在发挥体育多元价值

  《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发挥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增强体质、提高民众健康生活品质的基础和保障,成为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传播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创新求变、尊重规则正能量的主渠道。是经济新常态下促改革、保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以及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条件。全民健身已成为弘扬优秀文化,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引擎,成为6大消费领域之一。可见,全民健身战略为国民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为大众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促进体育消费提供了一种双赢策略。为国民的全民参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全民健身在对国民体质健康、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内容丰富等方面具有多元价值;在国家层面对民族昌盛、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素质教育、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同样也发挥着体育多元价值,全民健身战略目标实现上的价值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体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2全民健身与海洋体育的协同关系

  海洋体育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体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基于对海洋本身的认识,是人以海洋为依托利用海水、滩涂、海岛、沙滩等开展体育活动。它既具有陆域体育的一般特征和价值,同时也具有自身的魅力和独特地域特性。海洋体育能实现人类对回归海洋身体实践的需求,更在于能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海洋体育的发展契合全民健身战略需要,推动全民健身需要发展海洋体育这一新路径。

  2.1海洋体育的发展契合

  全民健身的时代意蕴海洋体育作为休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体育发展主流。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实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大众体育发展,这给海洋休闲体育的发展也提供了契机。有研究表明:休闲体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社会价值为全民健身构建新平台,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为小康生活提供新的视点。因此,正确处理好全民健身与海洋休闲体育的关系,挖掘新兴的海洋体育休闲项目,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从而推动海洋休闲体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成为新时期体育健身的需求。从共时性上看,体育的价值是多元化的。海洋体育是作为体育的组成部分,其价值也是多元的,即海洋体育不仅对个体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价值,也有服务国家与大众的价值;不仅有自然价值、经济价值,也有人文、社会等价值。海洋体育的特殊价值表现在把现代体育理念与海洋生态文明相结合,是以海洋自然生态为依托的生态体育,具有生态文明的价值。海洋体育的多元价值是全民健身价值的集中体现。

  2.2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需要海洋体育的场域

  海洋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是海洋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以来,社会各界积极推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居民经常参加锻炼,使休闲运动化、运动生活化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品质生活的象征。同时,《计划》要求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因事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海洋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充分发挥了沿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体育需求。海洋体育项目如滨海浴场、海钓、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正是传承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休闲旅游、体育旅游的好方式。近年来,海洋体育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海洋体育正在政策引领下、政府支持下、管理和技术指导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海洋体育旅游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发展为高端产品,为全民健身运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此,海洋体育的发展理念契合全民健身的内在要求,发展海洋体育不仅是实施全民健身的新途径,而且是海陆联动、协调发展的必要平衡和补充。

  3海洋体育的多元价值解析

  3.1海洋体育价值结构分类

  依据对价值的鉴定标准从各自认同的领域出发,揭示了价值形态的多样性。体育的价值是人(或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中产生的,反映了主体的需要,在人的体育活动中得以实现,揭示了体育对主体的意义。而从体育的功能属性对人(或社会)需要角度出发,体育价值分为自然、社会、人文等三种价值。由此可见,主体的需要和主客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是研究体育价值的比较合理的出发点。本文意通过“需要”和“关系”角度对海洋体育多元价值进行探析。海洋体育价值从价值哲学上讲就是客体(海洋体育文化、活动项目、休闲旅游、服务、产业经济)满足主体(人或社会)需要的有用性和意义,即海洋体育的功能属性对人(或社会)的满足关系。因此,对海洋体育价值从“需要”和“关系”角度界定是有意义的。通过对价值、体育价值的研究,并结合海洋体育特点,认为海洋体育多元价值结构由以下三部分:①海洋体育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用”。即实用价值;②海洋体育的发生发展是一种主体和客体在长期演进中的生存状态和方式的变迁,海洋体育的功能和属性在满足人类对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抽象关系。即人文价值。③海洋体育以海洋自然生态为依托,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主体人作用于客体时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生态文明建成的积极影响。即生态文明价值。

  3.2海洋体育价值一:实用价值鉴于《新华字典》对“实用”的解释为,实际应用和使用的价值;本文对海洋体育的实用价值定义为:实践主体在进行海洋体育活动中(前后),具有对实践主体产生实在的、有价可循的价值。海洋体育的实用价值包括:强身健体的价值、娱乐身心的价值、产业经济价值、表演价值。

  3.2.1海洋体育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价值。我国多处沿海海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煦怡人的气候都是休闲旅游、健身疗养、娱乐身心的好去处。海洋体育就是人们与海洋的亲密接触并互动,在阳光、大海、沙滩以及新鲜的空气的环境下享受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时光。例如:海滨游泳不同于静水中的游泳,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还能感受海水的阻力、温差和压力、大海的辽阔,在碧海涛声里放松心情。海空项目如热气球、海空滑翔伞是一项集技能、体能、智能于一体的时尚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健康的户外休闲运动,参与者通过体验新奇、挑战自我达到满足心理需求。水下潜水运动不仅在于水中的奇妙世界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而且能够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海滩项目如海滩球类、沙滩拔河等多与游戏相结合,既健身又悦心,符合全民健身的理念。海洋体育基地运动如具有“壁岩芭蕾”之称的攀岩,对人的力量要求和柔韧性要求很高,也是考验人心理和意志的极限运动。总之,海洋体育在惊险、刺激、挑战、快乐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海洋体育的健身娱乐价值是最根本的价值。

  3.2.2海洋体育的产业经济价值。海洋体育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海洋体育旅游、赛事承办、海洋群众性体育运动会和海洋体育制造业等方面。海洋体育旅游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国目前拥有滨海旅游景点约20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在度假区内主要设有休闲为主的体育项目。以三亚潜水产业为例,据2008年旅游抽样调查统计,三亚潜水企业12家,全年共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2009年仅潜水一项收入达到6亿多[14]。可见,海洋体育产业利润惊人,回报丰厚。以青岛帆船游艇产业为例:作为“帆船之都”的青岛为海洋体育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对城市旅游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每年能吸引近2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为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以浙江沿海地区为例: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游艇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赛艇、皮划艇、龙舟等制造企业均占据了全国一定的市场份额。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地通过举办群众性海洋体育大赛,无疑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起到间接推广和宣传的作用。海洋体育的经济价值在沿海地区的体现不胜枚取,它将继续为海洋经济增长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海洋体育聚集了旺盛的人气,正所谓人流、物流、信息流最后带来了资金流。

  3.2.3海洋体育的表演价值。表演性是体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海洋体育的表演价值主要体现在情节和技艺的展现中,它本身也是一个文化表演的载体。如帆船赛、沙滩类比赛这些赛事的举办,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是用情节演绎生动,看千帆竞发、劈波斩浪、百舸争流、奋勇前行;用肢体演绎艺术,蓝天、碧海、沙滩、比基尼,跳跃、翻滚、扣球、扑球、奔跑在蓝天下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海洋体育弘扬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同舟共济、勇争一流”的体育精神,谱写了海洋、海滩、海空、海岛、海礁上的文化与技艺合二为一的华丽篇章。

  3.3海洋体育价值二:人文价值《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有学者认为[12,16]海洋体育的人文价值,是海洋体育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是关于海洋体育中代表人的生存状态和方式的价值,海洋体育人文价值的外化形态是海洋体育文化。可见,海洋体育是人类在长期演进中创造的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海洋体育的人文价值应该体现在人与海的交融活动中所创造的海洋体育文化。

  3.3.1涉海性。海洋自然环境是开展海洋体育活动的载体和前提条件。海洋自然环境包括:海水、海滩、海空、海岛、海礁和海洋气候等基本要素构成。潜水、冲浪、船拳、豋礁、沙滩运动、海空运动等活动离开了海洋这个自然环境,海洋体育活动也就不复存在。这些活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设计创造出来的运动方式,与海洋自然环境相融合,构筑了丰富的海洋体育文化。

  3.3.2民俗性。海洋体育的形成与海岛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密不可分。海岛人日常生活技能技巧经过日积月累的演变成了今天的海洋体育展示出来,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潜水,早在距今1700多年的史书《魏志倭人转》中就有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食海物自活,好捕鱼腹,水无深浅,兼沉没取之”。早期的渔民因生产工具限制,只能通过潜入海边礁沿底部采贻贝,俗称“功淡菜”。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产了相应的采集工具,人们不再需要亲自潜水劳作,但“潜水”却长期演变成了非常热门的活动。“踩泥马”、“摇橹”、“拋缆”等都具有民俗性特征的活动,经演变发展成为海洋体育项目。除此之外,民俗类的传统节日如春节赛龙灯、调船灯,立夏斗蛋,端午闹龙舟等等融合了大量体育活动。因此,民俗是海洋体育的精神内核。

  3.3.3时代性。海洋体育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流变性。从早期的生活技能流变到今天的体育活动;从生产生活的随意性流变到今天的竞技性、正规性;从生存所需流变到娱乐健身;从仅有海岛人涉足流变到全民参与,海洋体育既继承了历史传统文化又顺应了时展要求。早期渔民为调节生活的随意性比赛没有规则可言,而现代海洋体育具有明确的规则,便于宣传推广和公平竞争。早期海岛人与海打交道多出于生存的需要,现代海洋体育以人为本,并与休闲相结合成为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提高生活品味的需要。如沙滩拾花蛤、沙滩抛蟹笼、海涂钓鱼运鱼等早期是日常生活劳动,现如今成了休闲娱乐活动。此外,在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海洋体育从少数人的活动发展到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显示了海洋体育的时代性发展趋势。

  3.3.4教育性。海洋体育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丰富的精神内蕴。精神内蕴是海洋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有着丰富的社会底蕴。“海中人”总是给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积极向上、追逐梦想的精神风貌,海洋体育是智慧、力量、勇气的结合,也正是在传递一种催人奋进、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蓝色”的体育理念是潜藏在物质文化深处的精神凝练,诠释了参与、体验、挑战海洋体育活动,奋勇拼搏与超越自我的观念和态度;人通过感悟大海的博大精深,领悟为理想而奋斗,无论何种艰难险阻,只要勇于拼搏都能抵达胜利彼岸的海洋体育精神。

  3.4海洋体育价值三:生态文明价值生态文明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明,是对人和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海洋体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部分,海洋体育的生态文明要求人、体育、海洋环境三者之间是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共生共融、和谐统一。海洋体育符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3.4.1生态环保性。近现代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场地的兴建,土地的圈用,除了资源浪费还破坏了环境。海洋体育一直倡导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理念,符合“生态环保”主题。海洋体育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帆船帆板是无机械动力的环保运动,是在人操作下借助风能前进的绿色运动。再如:海滨游泳、潜水、冲浪都仅仅是人与海的直接博弈,不需要建一处场馆,装一个设备,破坏一处植被。因此,海洋体育彰显人、体育、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生态环保价值。

  3.4.2生态的可持续性。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民健身是我国生态体育最为有效的实践形式。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应树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体育休闲观,海洋体育在这点上恰恰能够合理把体育消费与人、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发展海洋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参与体育消费的预期效果。避免过度不合理的体育消费现象致使生态失衡,而这些都是影响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体育消费观形成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海洋体育依据国民体育消费价值观实情,逐步形成一套适度合理体育消费的健康生活模式和实现路径,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显得尤为重要,海洋体育在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价值愈加显现。

  4结语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厘清海洋体育的多元价值,有助于抓住时代契机和明确海洋体育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体育产业业已成为满足国民全民健身需求的主要途径,海洋体育对实现国民经济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将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广大民众形成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全民参与到海洋体育中,把握好全民健身与海洋体育的文化传承、人文教育、经济拉动的多维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发挥海洋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多元价值,以期通过海洋体育不断有效提升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R],2016-06-23.

  [3]刘鹏.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建设体育强国服务经济民生[N].中国体育报,2014-10-22(1).

  [4]杨桦.论体育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6.

  [5]赵胜国,等.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的时代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5):5-11.

  [6]浙江省体育局法规产业处.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

  [7]陈玉忠.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10-14.

  [8]祖苇.再论体育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41-743.

  [9]凌平,刘金利,等.对我国海洋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6-22.

  [10]苏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26-30.

  [1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28.

  [12]胡小明.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J].体育科学,2007,27(11):9-14.

  [13]刘海清.我国滨海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J].体育学刊,2011,18(3):53-58.

  [14]王曦.国际旅游岛契机下休闲潜水发展趋势的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2.

  [15]何雁.逐步唱红的海南体育产业[J].今日海南,2008(10):18-19.

  [16]杨国桢.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5-100.

  [17]郑捷,李明.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分析[J].体育学刊,2012,19(4):17-21.

  [18]黄玲.海洋民俗体育的内涵、流变及发展策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132-136.

  海洋经济价值篇(6)

  摘 要:随着人们对海洋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陆地资源开发的局限性日趋显现,海洋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客观有效的度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评价其经济效益,成为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海洋经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济评价;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2-03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做大的产业集群,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从目前人们多样化、多元化的旅行需求来看,旅游资源不仅局限于陆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还应保护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海洋旅游资源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率开发需要设计多个方面,不仅要保证其最根本的生态效益,还要求在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多层次经济评价至关重要.

  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海洋生态旅游高品质、快速化发展的基础.在以往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旅游系统产业学理论、生态景观理论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理论基础,但随着海洋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理论已经不足有支撑和构建其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必须因素其他相关学科或延伸学科的理论进行吸收和贯通,比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海洋旅游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在旅游系统理论中,环城游憩带理论雷普尔旅游系统观使其代表性理论[1].北大教授吴必虎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他认为在大城市郊区200公里半径以内均可成为城市居民度假游憩的休闲空间,且十分适合短假期或周末出游.雷普儿的旅游系统模型同样建立在旅游空间结构上,与吴必虎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具有相通之处,其更考虑旅行成本因素在旅游系统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海洋科学理论是有力支持海洋生态旅游的理论之一.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它强调空间异质性、尺度性与生态整体性[2].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而言,首先应尊重海洋景观的固有资源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完成自然性、异质性的开发,注重可持续性,避免认为加工造成的生态质量退化.

  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研究理论基础,其一方面在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进行理论阐述、另一方面对海洋生态资源的旅游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之间博弈均衡.

  2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温州是浙江南部的海滨城市,是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海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温州市陆地面积相当.在温州市的县区地理位置分布中,全市11个县区中9个为沿海县区,其中还包括一个海岛建制县——洞头县.洞头县有100多个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海洋植物、海洋动物资源,各种海洋文化景观、海洋自然景观、海洋人文景观遍布在这些岛屿上,这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从海岸线的长度来看,全市岛屿海岸线长度达567.9公里,总共437个沿海岛礁,据统计,其中约有42个岛屿与大陆滨海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3].在较为成熟的海洋旅游资源中,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麓列岛、国家4A景区洞头百岛、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苍南渔寮大沙滩、鹿城七都岛、乐清沙门岛等,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总体来说,温州市海洋旅游资源中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发展较为平稳的资源中,有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部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并且超半数以上分布在距海50公里的沿海区.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虽然具备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但总体开发程度、层次性不够,多数景区还处于粗放型的开发阶段.一方面造成知名旅游景区品牌不足,另一方面造成海洋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为破坏.比如洞头岛、西门岛、南麓岛、大鱼湾等资源基本处于培育与成长之中,开放层析较低,没有系统的规划.其次,海洋旅游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海洋特色、地方品牌的旅游商品,尚未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海洋旅游项目,没有发挥出温州市海洋海岛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再次,海滨旅游基础支撑力不足,缺乏海洋旅游开发投入,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制度,造成开发模式多为粗放型,长期来看容易造成资源破坏.此外,基础设置建设落后,资源整合不到位,严重缺乏海洋旅游专用码头、游艇等设施,接待客容量及接待能力有限.

  3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定量评价

  3.1 定量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以及行业对资源评价研究的深入,海洋生态资源评价模式已由传统的单因子模式转变为多因子模式,更多的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旅游因素、生态因素等考量进来,形成系列化的指标评价模型[4].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中的诸多因具有异质性和不同的经济意义,使其你具备一般可比性,这就需要对这些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才能确定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权重,进而计算综合评价分值[5].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无量纲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阙值法,也叫临界值法,是借助最大值、最小值、满意值等特殊指标与实际值相比而得到评价值的方法,正指标计算函数为:

  其中xij,opt为该指标在所有时间取值中的最优值.

  (2)标准化方法,在存在多个变量时,为是各变量指标存在可比性,先对不同组数据标准化,进而通过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指标的综合评价值[6].通常来说,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的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标准化计算函数为:

  (3)比重法,即指标的实际值在指标总之中的比重,其计算函数为: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涉及到很多非量化指标,而在经济评价值中必须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常用的量化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FUZZY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几种[7].在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指标评价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评价中一些无法完全量化的因子,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将这些无量化的因子赋以相应权重来表示其在综合指标中的重要性与地位.

  (1)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是利用行业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指标因子的最终权重.德尔菲法通常需要集中多名专家的意见,并且要求专家给予较为专业的评价,并且还要根据专家的领域地位给予专家评论结果相应的权重,然后通过整理并不断的修改和反馈,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2)层次分析法.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评价而言,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各因子的权重,并且其能够灵活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使得层次分析法在其经济评价中较为适宜,能够系统性、可靠性的识别问题,提高评价的简便性与准确性.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为: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3 综合指标合成

  在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与量化处理之后,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多指标进行合成.一般而言,多指标合成的方法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乘法合成法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x)表示综合评价分值,wi表示评价指标i的权重,xi表示评价指标i的无量纲化值,n表示所有指标个数.

  乘法合成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x;j表示逆指标,m表示逆指标的数量.

  结合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以及上文的权重确定、无量纲化分析、综合指标合成等分析研究,最终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指标集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确定评价的评语集D和其分值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对目标层X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归一化与评价.

  4 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建议

  4.1 开发原则

  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时必须坚定的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在不遭受认为破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其目前的资源开发现状与政府规划,在开发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可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保护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等.

  4.2 战略取向

  前文分析可知,温州市具有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资源多处于开发或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后续的开发应建立在现状的基础上,并且合理规划,在政策引导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博弈均衡.结合温州市目前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各部分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战略取向有:(1)由近至远的开发战略;(2)城乡互动的开发战略;(3)差异化开发战略;(4)面向市场的开发战略;(5)环境循环发展战略.

  4.3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战略

  从政府层面,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实现社会参与的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化的海洋旅游发展格局.从市场层面上看,重视城乡部门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城乡统筹、上下一体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的整体市场运作机制.此外,还要建立产业开发要素互通、功能互补、市场互享、利益互增的跨区域联合网络,以及建立自然、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旅游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贾欣,莎娜.海洋生态损失过程中的群体经济行为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8).

  (3)胡念望.温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

  (4)李晓通,张予云,张成胜.资源生态化开发作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政策的人类学思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1).

  海洋经济价值篇(7)

  关键词:海洋经济 绿色发展 对策分析

  1世纪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一个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当前约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海洋经济是满足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物质需求和基础,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海岸线资源过度粗放开发、深远海资源利用不足、近岸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海洋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等,如何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解决环境资源保护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对于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

  一、绿色海洋经济涵义及现实意义

  (一)绿色海洋经济涵义。海洋经济是指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它是直接和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其空间的相关服务产业和经济集合体。

  绿色海洋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海洋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在开发和利用中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不断推动绿色创新,旨在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海洋经济的现实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向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是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粗放式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新形势和“一带一路”背景发展要求。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和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它需要将该理念进一步渗透和融入到海洋领域各个层面,以竭力控制和降低能耗,削减入海污染物排放,维护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提供更环保、更清洁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绿色福利和发展空间,这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由“蓝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逐步提升。据《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9 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2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 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 661亿元,其占比结构分别为5.4%、45.1%和49.5%(见下页图1),可以看出,海洋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与提升。

  在“新常态”经济运行背景下,我国滨海旅游业产值位居海洋经济总量首位,其占海洋总产值的35.3%;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海洋总产值的22.1%,位居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海洋渔业,其产值占比为17.1%;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油气业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4%和6.1%,比重位居第四和第五。可见,对于近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是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我国近海资源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运行模式,随着近海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其粗放、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方式将使得海洋资源供给面临更大的压力与风险。

  (二)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据2015年3月国家海洋局的《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70%的海滩垃圾和59%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区、农业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作业区等,这些海洋垃圾多是以废弃塑料为主,尤其是在滨海旅游区更为严重,其难以降解和净化,将长期“诅咒”海洋世界,甚至长达数百年和千年以上。另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海外进口的废弃塑料总量逐年递增,从2002年的246万吨已增至2014年的663万吨。目前,我国塑料垃圾回收体系很不完善,国内的废弃塑料回收能力每年仅为1 000万吨,回收率只有20%。

  联合国环境署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垃圾约是800万吨,其对海龟、海鸟、鱼类等海洋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致命杀手。可见,海洋垃圾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还对航行安全、涉海生产等作业造成严重隐患,各地海洋正沦为陆源最大的垃圾场。

  (三)成因分析。当前,海洋污染主要存在四个方面原因:一是缺乏“绿色”环保意识,涉海经营企业把海洋当作无偿排污场所,缺乏投入治理成本和防治措施,无节制地在使用海洋资源和进行排污活动,最终形成了“外部不经济性”现象。二是绿色科技含量不高。目前,现代高科技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投入不足,仍停留在粗放式开发利用阶段,污染物的防治和治理问题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海洋绿色科技发展和社会贡献率低。三是绿色监管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未考虑到当前海洋环境容量,只要缴费仍可以继续排污,其对排污总量没有上限规定,征收的海洋资源税等未明确规定用于海洋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四是绿色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海洋经济价值统计未扣除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成本,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利用状况,违背了社会生产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对海洋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于2013年9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它作为中国当前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多重机遇与挑战。

  当前,海上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全面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它不仅可以巩固和拓展我国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而且还可以将我国海洋经济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能够扩大我国对外的影响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如今谁的管理最科学、资源最节约、生产最环保、产品最绿色,谁就能率先赢得市场的竞争地位与主导发展权,海洋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势必导致海洋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深水、绿色、安全”必然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高起点,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全面带动我国沿边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此时,既面临着国家政策扶持,又要迎接竞争与挑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海洋经济发展对策,以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的社会贡献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对策

  (一)制定绿色海域发展规划。根据我国不同海域的资源禀赋、生态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和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各地海洋资源,推动绿色海域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北部绿色海域经济圈,该区域主要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海域组成,其海洋经济基础雄厚,是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可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二是培育东部绿色海域经济带,主要由江苏、上海、浙江等沿岸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域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可以培育发展成为绿色航运港口和现代物流基地;三是构建南部绿色海域经济链,该海域主要由福建、珠江口、北部湾、海南岛沿岸海域组成,海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区域,本着保护和开发南海资源以及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的原则及要求,不断推进绿色海域经济链建设。

  (二)扶持绿色海洋产业成长。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结合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绿色海洋产业。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拓宽海洋绿色养殖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绿色海洋渔业;二是适应国际造船标准和规范要求,大力推动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的升级改造,发展节能环保和安全高效的绿色海洋船舶工业;三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前景的海洋新药物及生物制品,推进海洋绿色制造业发展;四是促进海上风电永磁发电、海洋浮式风力发电、潮汐能和波浪发电系统等天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海洋绿色能源业发展;五是加大海洋高科技研发投入与转化,增强其对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推动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

  (三)培育绿色海洋消费市场。培育绿色海洋市场需要推动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一种要求消费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消费理念及行为习俗,它能够引起社会消费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变革,对于调整和优化当前海洋经济结构等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全面开展绿色海洋产品认证,增强消费者对绿色海洋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度;二是增加绿色海洋产品社会供给,帮助海洋生产者的绿色产品能够卖得出、售得好,不断激发其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性;三是给予绿色海洋产品适当价格补贴,以维持和推动绿色消费市场发展(详见图3)。

  图3中D1代表社会初期对绿色海洋产品的消费需求,S1代表绿色海洋产品的社会供给。当消费者消费了绿色海洋产品后必然会引起该产品需求量增加,即需求曲线D1右移至D2处,此时绿色海洋产品价格上涨至P1,这时海洋生产者意识到有利可图便会增加该绿色产品社会供给,而当供给曲线S1右移至S2时,绿色海洋产品价格会由P1下降至P2,这时为了不使海洋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政府应通过相应补贴措施来弥补其利益损失,以维持绿色消费市场正常运行。

  (四)加强海洋资源绿色监管。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根据有关理论分析,如果排污收费标准高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一般会选择治理污染;如果排污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就会选择交纳排污费,而在现实中排污者往往是选择了交纳排污费,这说明目前排污收费还是比较低,且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等现象。如图4所示,在排污收费不断增大的压力下,污染物排放量总会有出现负增长的时点,若要依靠加大排污收费来控制污染(即T2点),此时已有更多的污染物被排放出来,所以在T1点之前就应考虑治理污染,而不是等到T2点再去治理,这样势必增加了污染治理成本。所以,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加强全程绿色监管,可适时开征海洋生态税,及早控制各种污染源。

  (五)科学核算海洋绿色价值。科学核算海洋绿色价值就是要改变以往单靠会计利润等评价海洋经济价值的做法,逐步增加和完善生态环保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海洋价值的绿色GDP核算。这里所谓的海洋绿色GDP核算,就是指扣除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成本后海洋经济所创造出的价值总量,其核算公式为:海洋绿色GDP=海洋GDP总量-(生态资源消耗费+环境降级成本)。实行海洋绿色GDP核算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海洋经济发展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体现了我国海洋经济真实价值增量与发展水平。

  (六)营造绿色海洋文化环境。绿色海洋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涉海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可,遵循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总的看法和观念认同,它是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软实力。对此,一是大力传播绿色海洋文化理念,促进海岛环保生活和净海休闲旅游等,培育和发展绿色海洋文化观;二是充分利用中国海洋文化节、国际海洋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低碳、绿色、环保”等实践行动;三是发展以绿色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和动漫等文化传媒产业,创造绿色海洋文化价值,早日实现“绿色海洋梦”。

  海洋经济价值篇(8)

  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正式拉开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建设的序幕。广东、山东、浙江三省的试点内容各有侧重,特色鲜明,通过三省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促使其继续当好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一、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原理

  探讨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很多,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是较常用的模型之一。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可以更有效地找出主导因素,避免相关因素干扰,从而作出更准确的估量与评价。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X1X2Xn=a11 a12 … a1manm anm … a2manm anm … anm×F1F2Fm+?着1?着2?着n (1)

  Xn×1=An×mFm×1+?着n×1 (2)

  其中X1,X2,…,Xn为原有变量,是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1,F2,…,Fm称作因子变量,是潜在于众多原有变量中的因子变量;An×m是因子载荷矩阵,an×m表示第m个因子变量对第n个原有变量的解释程度。在各个因子变量不相关的情况下,因子载荷an×m 就是第n个原有变量和第m个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an×m绝对值越大,则因子变量Fm和原有变量Xn的相关程度越高。

  二、因子分析的实证分析

  1、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建起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目标层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准则层包括4个基准指标,指标层包括12个具体指标(见表1),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首先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无量纲数据;然后利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见表2),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情况,剔除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这一变量,把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提取出来进行因子分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336%,可见这3个因子已经对数据作出了充分的概括。

  2、因子变量的命名与解释

  通过应用最大方差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在进行因子解释时,将绝对值大于0.75的载荷才认为是显著的。在选取了显著性载荷后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因子F1主要指的是海洋生产总值、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沿海地区年末总人口、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海洋科研机构课题数和海洋科研机构数。可见,上述指标基本反映了各省地区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的规模与潜力。因此第一因子应该命名为“增长能力因子”。

  第二因子F2主要指的是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因此应该把第二因子命名为“生产力技术水平因子”。

  第三因子F3主要指的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达标率、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因此第三因子应该命名为“海洋发展环境因子”。

  “增长能力因子”、“生产力技术水平因子”和“海洋发展环境因子”构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主因子,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得分计算

  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见表4)由每个地区各个因子变量的得分加权求和而得,其中权数是各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占全部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见表2)。

  T= (3)

  4、结论

  从表4可知,增长能力因子得分较高的是山东、广东和江苏;生产力技术水平因子得分较高的是上海、浙江和福建,其次是天津和广东;海洋发展环境因子得分较高的是辽宁、广东,其次是浙江和福建。三个因子加权综合后即表示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处于第一集团的是广东和山东,处于第二集团的是江苏、上海和浙江,处于第三集团的是福建、辽宁、天津和河北,最后是广西和海南。

  表4中排名靠前的广东和山东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各具优势,山东的增长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但生产力技术水平和海洋发展环境略显薄弱;广东三项因子得分均为正,且广东的增长能力因子和海洋发展环境因子均居全国沿海地区第二。排名居中的浙江增长能力因子较弱,生产力技术水平因子和海洋发展环境因子较强。

  综上所述,广东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但具体的影响因子均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的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居于次位,但增长能力因子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浙江的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在三个试点省份中最弱,但各影响因子较均匀。

  三、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建议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抓好政策贯彻落实

  一方面,国务院批复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中有些政策还比较宏观,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进一步细化,确保重大政策尽快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争取国家在财税金融、海域海岛、区域合作等方面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端临海工业、海洋重大科技攻关、海洋产业园区、涉海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

  3、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在省预算内资金、基建基金、服务业引导资金安排上对海洋经济发展给予积极支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海洋经济建设。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

  4、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攻关,推动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5、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坚持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海洋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保护,逐步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海洋经济价值篇(9)

  一、 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毗邻黄海与东海,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八千二百多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2008年江浙沪三地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 548亿元,2014年,长江三角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17 739亿元,不到十年的时间,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增加了近一倍,2015年,长三角地区的的海洋经济总产值更是达到了18 43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5%,可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为充分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看,长三角范围内的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港口、海上旅游资源、渔业、滩涂等方面。

  1. 三地港口资源丰富。上海拥有国际上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江苏拥有南京、张家港、南通、太仓、苏州等港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港口群;浙江拥有宁波舟山港,目前是国际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的整合效应逐步显现。

  2. 三地海洋经济资源各具特色。上海海洋经济硬件资源不佳,海岸带资源极其有限,但拥有长江口区位优势,而且海洋科技实力强,海洋运输资源集中,国际航运运输资源集聚,经济基础雄厚。

  江苏长江岸线资源富饶,而且渔业、滩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展特色明显,吕四渔场是我国知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浙江沿海和钱江岸线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岛屿,海洋旅游初具规模,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宁波作为我国计划单列市,经济、科技实力非常强。舟山市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试点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大。

  3. 海洋资源分布利于三地海洋经济协同、互补发展。可见,长三角海洋资源禀赋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空间的差异性。因此,长三角地区海洋资源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区域间进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和各自独特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为整个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的整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70年代初期,加拿大和西德就开展了区域性海洋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日本还开展了区域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系统研究,如对濑户内海、东京湾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根据海洋环境、经济发展条件和拥有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提出适合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有模式。

  美国也早在1977年就实施海岸带综合发展计划,根据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并重发展的原则,把夏威夷海域划分成10个不同类型海域资源区,并规定了每个区域不同发展政策。

  戴亚南、张鹰(2008)年在“海洋环境科学”,上撰文,以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开展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并运用了增长极理论;武鹏,王镇,周云波(2010)在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中发表文章,设计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这是我国较早进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的文章;上海社科院李娜(2012)从竞争力角度,对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整合发展的建议;郁鸿胜(2013)提出了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易凌等(2014)指出了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整体上看,国内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比较深入,但对于定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三、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区域层面出发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研究,对于把握我国海洋经济运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调控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下文将对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做出阐述。

  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本研究是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不是单纯的海洋经济评价,二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完全不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明确地把握海洋经济系统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区域海洋经济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正确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准确选取评价指标是构建评价体系的第一步,结合海洋经济系统的特点和评价目的,确立了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和导向性原则以及可比性原则。

  (1)持续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倡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兼顾发展,同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口、社会、资源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指标选择时,必须要强调持续性原则,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2)系统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系统包括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本区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系统以及沿海区域社会系统,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指标,且需注意不同层次之间不同指标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3)实用性和导向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于分析发展现状,找出不足,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起到导向性作用,同时指标数据的采集注意量化。

  (4)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指标需同时可用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此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结构与环境的差异,选取具有共性的可比指标,既满足研究对象自身的度量,也可在其他沿海城市之间作出比较。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涉及很广,涵盖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必然需要以大量的统计指标为支撑,全面综合地诠释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区域海洋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在此采取层次性的指标体系相对较为符合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特点。

  3. 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所占权重主要依据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采用相应的具体方法有德尔菲法、排序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大致可归类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层次分析法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评价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德尔菲法则是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反复地归纳和修改将专家们的意见综合起来,最终达成基本一致,这综合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的宝贵经验与研究成果;当然这种方法也难以避免的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观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和权重,造成结果的偏差。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测评指标的侧重点,有利有弊,注意取舍。

  4. 数据整理与计算。在综合评价体系中有各种量纲的评价指标,为便于汇总和比较,需首先针对各种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可用到包括极差正规化法、标准化法和均值化法在内的三种方法,而相比之下均值化法更为适宜。下面简要介绍均值化法。

  选取某一时间段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将各级指标的对应数据带入计算过程,得出计算结果用于分析。

  四、 长三角海洋经济强势区域的建立

  纵观我国的海洋经济格局,江苏拥有滨海滩涂资源。浙江在海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处优势地位,而上海在海洋运输、船舶制造业方面位居前列。这些为长三角海洋经济强势区域的形成夯实了基础,而要进一步打造海洋经济强势区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统筹开发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利用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实施长三角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发挥两省一市海洋经济资源优势,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议成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办公室,制定长三角海洋经济整体宏观规划,共同制定临港产业、沿海沿江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子规划。

  2. 加强长三角海洋经济各产业的陆海联动。当前,长三角海洋产业除了上海以外,还仍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海洋高技术产业比重不高,新兴海洋经济高技术产业还不具备规模效应,更为关键的是,长三角的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间没有形成联动。为此建议,为了能够使海洋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化海洋经济各产业结构,并重点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高技术项目,不断增强长三角海洋产业的陆海联动发展。

  3. 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当前,长三角区域拥有有一定数量和实力海洋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备海洋科技研发的基础,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导致海洋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另外,还缺少区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导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为此,以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构建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平台,加强海洋经济领域高新技术攻关,发挥政策引导和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海洋经济技术成果转化。

  4. 加强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三角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生态质量逐年下降,一些海洋生物已经消失。长三角海域隶属江苏、上海和浙江,两省一市不同的管理体制,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难度,迫切需要尽快形成海域环境保护常态化联动机制。为此,长三角两省一市需要出台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统一政策,确保区域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

  另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维护和倡导循环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加强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并兼顾陆海统筹发展,真正实现区内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保证对长三角各个港口不同定位,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内部恶性竞争。长三角港口群内不同的港口以不同的港口功能、定位及分工,业务、发展目标和规模都各有侧重。

  再者,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应努力实现海洋高科技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与现有产业的结合。

  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经济联合执法,明确各种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权限,强化部门间合作机制。推进国际间海洋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开发和研究,提高自身技术能级和品牌效应。

  五、 结语

  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从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对海洋经济进行监测和评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完善海洋的开发,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然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是一个包含多因素且因素见相互作用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对其进行定量评价不仅要求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而且指标的数据也要不断规范和丰富,做好区域海洋经济的统计工作结束语也要和区域海洋经济联系起来,你写的都是海洋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 刘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

  [2] 崔木花,侯永轶.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6).

  [3]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周洪军,何广顺,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4):46-51.

  [5]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J],山东环境,2000,(3):19-20.

  [6] 何焰,由文辉.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4):1-4.

  [7] 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118.

  [8] 韩立民.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9] 寿建敏,王荣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潜力探析[J].生态经济,2011,(4):66-69.

  海洋经济价值篇(10)

  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长远战略资源的重要领域。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管辖的海洋面积达354万平方千米,超过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 000多个。海域使用权是我国丰富而重要的经济资源,海域使用权的开发、流通与资本化对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尽快建立海域使用权的评估标准、估价体系,完善海域使用权的评估理论与方法,对于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域使用权估价的现状

  由于受到综合国力和海洋开发技术能力的影响,我国海洋开发战略近几年才被提上议事日程,我国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和实践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域使用权的估价更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困难。从理论上看,关于资源评估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具体的理论和方法尚存在分歧。国内对于海洋资源的生态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价值特征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就难以确定包括海域使用权在内的海洋资源的价值属性和估价标准,直接导致了现实工作中海域使用权的估价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由于现有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海域使用权价值的量化问题显得还很肤浅,不同的海域使用权由于地理分布、自然属性、供求状况以及用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工作中,在采用某一种技术路线对海域使用权估价时,相关技术参数的口径和计算方法难以统一,不同的案例也几乎没有可比性。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我国目前仍没有建立起海洋资源价值的评估体系,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局面尚未形成,有关海洋资源产权的保护、转让、资本化方面还存在着制度方面的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必将导致现实经济生活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资源价值的损耗。

  自2002年1月1日《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国家海洋局组织和开展了海域估价制度研究和试点工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相继涉足到了此业务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一是缺乏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可依据的具体规范。房地产评估可依据《房地产估价规范》;土地评估有《土地估价规程》,而目前海域使用权的评估却没有针对性的规定;二是关于海域使用权估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尚不成熟、不完善;三是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估价机构,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从事海域使用权估价的专业组织或机构,实际工作中海域使用权的估价,大多借助土地、房地产方面的估价理论和方法,这种做法与海域使用权估价是否完全吻合,值得忧虑;四是用海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资料数据索取困难,在我国,用海行业仍是一个新兴行业,与用海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会计数据和行业资料比较少,现实工作中难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搜集与索取。

  二、海域使用权的经济特性

  海域使用权是单位或个人以法定方式取得的对国家所有的特定海域的排他性支配权利。这种排他性的支配权包括对特定海域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和一定方式下的处分权利。它是一种自然资源使用权,是从海域所有权上派生出来的一种财产权利,使用权人可以运用这种权利对特定海域的使用价值进行开发、利用和收益。海域使用权与场地使用权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应划归无形资产类,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经济特性:

  (1)无形资产权属的可分性与共享性,同一无形资产只要经过合法的程序可以同时为不同的权利主体共同享用,在其所有者继续使用该无形资产的前提下,仍可进一步分割或转让。

  (2)对有形资产的依附性。许多无形资产价值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有形资产(比如专门的设备、专门的企业等),而且,无形资产价值作用的发挥程度与其所依附的有形资产的质量、规模有密切的联系。

  (3)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与其获利能力的弱对应性。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与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对于相同取得成本的海域使用权来说,由于海域使用权的功能和效用不同,直接导致了海域使用权的获利能力不同。

  (4)无形资产价值的市场透明度低。一些知识型、技术型的无形资产往往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垄断性,市场交易资料并不多见。现实工作中,我国海域使用权的评估和交易案例也非常少见,相关资料难以查考。

  同时,海域使用权还有其自身独有的经济特性:

  (1)资源的多样性。特定海域范围内往往蕴藏着多种不同性质的资源,有的可能是矿藏资源,有的可能是海洋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因而特定海域使用权范围内,可能存在着能为人类带来不同效用的多种经济资源。而对于拥有海域使用权的主体来说,其只能按照协定或法定的效用来开发这些经济资源。

  (2)海洋环境保护的复杂性。虽然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起步较晚,但必将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之路。因而,在开发海洋资源或者利用海域使用权获得经济利益时,必须要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3)海洋资源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海洋资源的争夺和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如我国的东海海域、南海海域等)可能长期存在,这就造成了海洋资源以及海域使用权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开发和利用这些海洋资源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开发和利用这些海洋资源也需要更高的经济回报。

  正是海域使用权的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海域使用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也为采取效用价值论对海域使用权进行估价,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

  三、收益现值法在海域使用权评估中的应用

  收益现值法是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之一。随着收益现值法评估理论在国内的日臻完善和相关信息资料的日趋丰富,收益现值法在业界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企业整体价值、大型生产装置等、无形资产等资产的价值评估中。收益现值法是效用价值论的具体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对投资人利用海域使用权在未来一定期间获得的各年净收益进行预测,然后计算海域使用权应分成的各年净收益在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之和,该现值之和即为对海域使用权的估价。该方法也可用公式进行表达:

  式中:P为各年收益的现值之和;

  Ri为第i年的净收益;

  K为利润分成率;

  r为折现率;

  n为年限。

  很显然,采用这种方法对海域使用权进行评估时,首先必须确定四个因素(即Ri、K、r、n)的数值。

  在预测各年的净收益Ri时,往往可以根据特定主体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也可以根据相关行业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如果没有相关、可靠的会计数据,也可以考虑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推算,这些方法也是估价师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当然,采用一定方法预测的各年净收益,可能是一个不变的定量(即年金),也可能是以一定的规律在变化的(如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甚至各年的收益变化没有任何规律,这必将影响P值计算的复杂性,但并不能从理论上否定收益现值法的合理性。另外,实际工作中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估价时还应注意:一是预测各年净收益时,应是针对单位面积海域使用权进行预测,从而估计单位面积海域使用权的价值,然后计算特定面积海域使用权的总值;二是预测各年净收益时,应充分考虑投资人的投资规模、经营方式等因素。尽管是同一海域,这些因素不同,收益能力也会有明显差异;三是应注意不同海域在自然条件如位置、形状、海水深度、水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因素往往会对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有直接的影响。

  在确定利润分成率K时,可以将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占投入资产总成本的比重作为利润分成率K,即利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折现率r应该是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收益率,其应包括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两大部分构成。实际工作中,无风险收益率可依国库券利率而定,注意结合被评估海域使用权的法定使用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而定,遵循利率与期限相匹配的原则,即海域使用权的法定使用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相当长的应尽可能选择长期国债利率,而对于海域使用权的法定使用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较短的,则应选择短期国债利率;风险收益率应根据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类似产业或行业的经济数据进行测算。将某一行业(如海水养殖)的平均收益率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的部分作为该行业的风险收益率。

  在确定使用年限n时,应根据海域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或法定使用年限进行确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海域使用权的用途不同,海域使用权最高使用期限的规定也不同,具体情况是:(1)养殖用海15年;(2)拆船用海20年;(3)旅游、娱乐用海25年;(4)盐业、矿业用海30年;(5)公益事业用海40年;(6)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50年。

  显然,在确定四个因素(即Ri、K、r、n)的数值时,Ri的确定是重点也是难点,Ri的数值也将直接影响估价的结果。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估价人员充分依赖职业经验进行合理的判断,以提高有关数据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刘蕊.海洋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

  [2] 王立彭,张斌.浅析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J].中国水运,2008(3).

  [3] 吴姗姗,刘容子.渤海海洋资源价值量核算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

  海洋经济价值篇(1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海洋经济的增速快速回落,率先进入深度调整期,海洋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要思考经济的这种增长是否稳定、持续、高效率,更多关注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目前对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文献中,一类是选取资本、劳动投入要素、科技投入要素、环境要素、产业结构要素等某一个方面进行的实证研究(Bradford[1],2000;Kaufmann[2],1998;de Bruyn[3],2000;田为民[4],2011;凌江怀等[5],2012等;何广顺等[6],2014;王玲玲[7],2014;狄乾斌等[8],2014等),另一类则是站在多个角度综合研究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孙瑞杰等,2011;黄瑞芬等,2013;王玲玲,2014等)。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上述文献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既有文献多用单一指标测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而综合多种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全面研究的较少;第二,缺乏针对局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全面评估,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衡量海洋经济增长的效率、协调性和持续性,本文将建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江苏近年来的海洋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再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具体评估江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

  二、江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

  结合上述文献资料,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衡量的经济增长质量,从而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

  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经济增长不仅关注速度的变化,增长稳定性的研究也很重要。很多学者将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交叉融合研究经济波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本文从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及稳定性来测度经济增长的效率,分别选择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经济增长波动率作为测度指标。

  经济增长过程中除了效率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协调性问题。首先是经济增长的必备要素―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根据上文的文献综述我们也可以知道,劳动与资本要素是衡量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方面。再来,就是产业结构问题了。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将以往理论忽略的结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分析中,认为全面的结构转变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所以本文第二个要考虑的经济增长协调性则分别选取劳动生产率、劳动弹性系数作为衡量劳动投入的指标,海洋固定资本存量作为衡量资本投入的指标,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

  然后从经济增长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落脚点,经济增长不仅仅依靠现有成果,还应该包括经济的远期增长能力,因此持续性这一维度主要是分析海洋经济的科技投入以及产出效率。本文参照冯晓波[9](2008)从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技活动、海洋科技产出三方面选取十四个指标进行测量。

  经济增长带来各项收益的同时,也会有些代价发生的。因此第四个维度来考察经济增长的和谐性。因此一方面本文选取海洋生产总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以及涉海就业人数增长率来衡量海洋经济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则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描述,选取了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率等六类指标。

  所以综上所述,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协调性、持续性和和谐性四个维度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见表2)。

  (二)指怂得

  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中需要进行复杂处理的变量主要是海洋固定资本存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沿海地区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采用采用张军[10](2000)的算法,即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公式为:

  Kt=(1-δ)Kt-1+It/Pt

  上式中,δ为固定资本投资的折旧率,其数值设定为9.6%;It为t时期的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Pt为t时期的江苏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基期采用张军算出的2000年数据,为保持数据一致性以后年份均采用2000年不变价格进行计算。

  (三)指标预处理

  由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且存在正指标和逆指标,首先,要消除量纲差异,本文采用如下指数化方法:

  本文的指标选取中存在逆指标:经济增长的波动率、海洋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大,对总体评价存在更高的负面影响。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先将逆指标转正,然后通过上面的指数化无量纲处理,计算出标准化分值。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三、江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估

  鉴于DEA方法对指标体系有精练、低相关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元统计中的数据降维技术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也就是说,首先分别对输入指标体系实施主成分分析,提出若干个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输入指标,既减少了指标个数,又去除了输入内部与输出内部的相关性,避免了DMU有效性系数的不正常评价结果,提高DEA评价的区分能力。

  首先,对江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3个主成分,因为这3个主成分彼此相互独立,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可以简单地利用这三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9项指标。将主成分成份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得到三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然后再根据系数计算江苏2007~2013年各主成分输出指标数值。

  然后在投入方面本文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3个指标作为输入指标,而在产出方面选取海洋生产总值作为输出指标,用Matlab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BCC、CCR模型的计算,得到如下表格:

  首先考虑CCR模型的综合效率结果,综合效率值为1即表示DEA有效。江苏海洋经济增长在2007年和2008年的技术效率不为1,因此这两年经济增长质量是非弱有效的,而在2009年至2013年技术效率为1,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S-和S+均为0,因此这三年的海洋经济增长是绝对有效的。相应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S-和S+不都为0,因此这3年的海洋经济增长是弱有效的。

  综合效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它们分别代表结构和规模两方面的效率情况。在BCC模型中,技术效率指的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被评价的决策单元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其值为1说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投入产出结构合理,在其他系数都为0的情况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是有效的。江苏海洋经济增长在2007年和2008年的技术效率不为1,因此这两年经济增长质量是非弱有效的,而在2009年至2013年技术效率为1,但是其他系数不都等于0,因此这5年都是弱有效的,处于生产前沿面,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谓规模效率衡量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与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即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投入产出规模进行调整是否DEA有效。根据CCR以及BCC模型的结果计算可以知道,2007年至2013年江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规模效率均为1,因此其规模报酬不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相对较高,说明江苏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各要素的配置已经达到最优,各投入产出要素中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

  接下来分析一下2007年和2008年非有效的原因。根据模型的求解结果来看,这两年的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值都不为1,这跟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关系,海洋经济由于涉及行业多、范围广,自身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特点,加之江苏的海洋产业多为资源依赖性的外向型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全球经济实体受到冲击和对外贸易下滑的直接影响下,江苏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和各海洋产业也势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受世界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影响,江苏海洋经济的增长动力和内在需求不足,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来,江苏海洋对外贸易形式严峻,出口前景堪忧,海洋外向型产业生产和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最后,受国际金融急剧动荡的影响,江苏企业向海外融资的困难加大,这些都对金融危机时期中的江苏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与质量构成较大的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江苏历年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估中,只有2007年和2008年的最优效率值θ不为1,其他年份均有效,并且从2011年_始,江苏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较高,一直兼具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但是以后还应该密切监测投入产出要素配置状况,实时掌握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如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影响等,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

  参考文献

  [1]Bradford D F,Schlieckert R,Shore S H.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xploring a fresh specification[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0.

  [2]Kaufmann R K,Davidsdottir B,Garnham S,et al. The determinants of atmospheric SO 2 concentrations: re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2):209-220.

  [3]De Bruyn S M.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M].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00.

  [4]田卫民.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53-2007[J]. 经济问题探索,2011,08:17-23.

  [5]凌江怀,李成,李熙.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06:62-68.

  [6]何广顺,丁黎黎,宋维玲.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C].海洋出版社,2014.

  [7]王玲玲.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狄乾斌,刘欣欣,王萌.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10:98-103.

海洋经济价值大全11篇

海洋经济价值大全11篇

0 96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